云南雕塑,昆明雕塑,云南雕塑设计,昆明雕塑设计,云南铸铜雕塑,昆明铸铜雕塑,云南铸钢雕塑,昆明铸钢雕塑,云南雕塑厂,昆明雕塑厂,云南一木雕塑艺术有限公司

【舞台美术】舞台美术与装置艺术间的联系、借鉴展现!

来源: 时间:2021-02-27 09:59:00 浏览次数:

由此可见,镜面一直以来都广泛运用在装置艺术上。要谈及镜面何时首.次被搬上戏剧舞台,还要追溯到16世纪中期。为了既不暴露过多光源,同时能够实现舞台照明,翁·迪·索米(Leoni de’Sommi)将镜面放置在蜡烛背面,经过缜密的摆放,在几乎看不见光源的情况下,观众也能够清楚的看见舞台表演。
如今的戏剧与舞台演出较为广泛,而在这些演出时前,都会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舞台美术的搭建,而舞台美术是为舞台而设计的,它的作用是根据需要演出或戏剧的内容来构建的,所以舞台美术是与装置艺术有一定的挂钩的。说到这,那么它们两者有什么联系呢?

一、舞台美术与装置艺术的联系

舞台美术与装置艺术都是以空间的表现、视觉的组构为主旨。随着舞台美术从平面走向立体、与观众互动的观念日益增强,装置艺术与舞台美术之间的界限也日益模糊起来。众所周知,装置艺术的一个重要形态,就是尝试把观众引向一种全.方位的、体验至上的作品环境。它通常首先诉诸以视觉信息,利用各种物件在空间中的组合启发观众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每个元素都寻求具备象征性的意味。装置艺术重视激发观众想象力、参与感的特点,恰与当今逐步开始重视观众感受的舞台美术有巧妙的融合之处。随着舞台美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戏剧艺术家开始注重戏剧舞台与观众之间的交流,装置艺术作为一种新颖的创作手法融入舞台空间,相互融会贯通,使舞台美术的表现形式趋于多元化,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都有了更为开阔的空间。观众能看到不少装置艺术的表现手法经过融合与再创造,被搬上戏剧舞台。


二、舞台美术与装置艺术相互借鉴的展现

1.元素
当代艺术对各个时期舞台美术所呈现的形式都有不容小觑的影响力,每一次创新和变革都顺应当代艺术的发展潮流。纵观近几年来舞台美术的发展趋势,不少作品大胆借鉴了当代艺术设计的一些元素,无论是舞台美术还是装置艺术,这些元素经过设计师之手,都成为了很好的艺术作品。

装置艺术作品中,不乏一些利用镜面产生反射、折射等效果给予观众视觉享受的作品。在2012年的伦敦双年展中,设计师组合特洛.伊卡(troika)为人们创造出一条光的拱廊。利用光源与透镜结合,将灯头垂直向上安装,经过斜置的透镜,对原本向上垂直投射的光束在不同高度实现被折射的效果,就这样,一条哥特式风格的拱廊在小镇的马厩里完成了。这并不是特洛.伊卡第.一次利用关于透镜和光源创造的艺术作品。装置作品“Falling Light”同样是利用光源和透镜为载体——将LED光源装在可上下伸缩的机械杆上,在LED 光源下方同一高度安装透镜,随着机械杆的运动,每个灯泡越来越远离镜头,光束穿过透镜化作由小到大的光圈,像雨滴轻触平静的水面产生的波澜一般。

此外,世人熟悉的日本当代艺术家草间弥生,在2014年的上海个人展上,用镜面创造出一个“追求无限,表现无限”的奇幻空间。当观众排队走进一个封闭、漆黑的环境里,只见微弱密布的点光源如点点星火般忽明忽暗的闪烁,配合着周围四面巨大的镜子,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不着边际的星空之中。


由此可见,镜面一直以来都广泛运用在装置艺术上。要谈及镜面何时首.次被搬上戏剧舞台,还要追溯到16世纪中期。为了既不暴露过多光源,同时能够实现舞台照明,翁·迪·索米(Leoni de’Sommi)将镜面放置在蜡烛背面,经过缜密的摆放,在几乎看不见光源的情况下,观众也能够清楚的看见舞台表演。

渐渐地,镜面已经不单单是为了隐藏灯具、满足照明而出现在舞台上了。在设计师维多利亚·莱姆(Victoria Lamb)的作品《李尔王》(King Lear)中,她运用类似镜面、具有强反射作用的抛光的金属材料在舞台上创造了一个镜面堡垒,利用材质的特性加以灯光渲染,为整个场景创造出金碧辉煌的气氛,随着剧情的发展,又利用光线强度的变化与镜面结合,创造出高调甚至刺眼的反光效果,用强烈的视觉冲击诠释戏剧悲剧性的结尾。


然而,在剧场舞台这种相对封闭又狭小的环境中,同时要考虑到灯光位置、演员调度和故事情节的发展,装置艺术会多少在表现的活跃性上受到一些牵制。尤其是类同镜面这样材质的元素被搬上舞台,对人物调度、光线处理的要求就更为严苛。

意大利戏剧导演罗密欧·卡斯特鲁奇(Romeo Castellucci)曾在戏剧作品《地狱》(Inferno)中,利用两块镜面创造多重反射的效果来代替整个画面的背景,借由镜面反射表现各样人群的形态,以及逼近或渐远的活动轨迹,展现了十分强烈的个人风格。镜面多重反射产生的效果既宏大又让人觉得亲密,把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以及表演元素和非表演元素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真实虚影鱼龙混杂在其中,仿佛在永恒的时间里从未终结,实现了不错的效果。

由此可见,虽然舞台本身的特性让装置艺术相对难以施展,但也正借于舞台这种封闭的环境,装置艺术能够很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融合灯光的装置艺术在狭小黑暗的空间中更能给人时间、空间转化与变幻上的错觉。以镜面为元素的装置艺术从视觉上拓展了舞台空间,所见与意象相互转化,让舞台表演更饱满富有层次,也进一步丰盈了观众的视觉感受。

装置艺术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对生活中的物件进行改造和重构。有趣的是,经过艺术的加工和改造,材料自古以来被赋予的特性和象征意义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比如棉花、羽毛、软纸这一类的元素,因为其柔软的特性,被约定俗成地赋予了一些温暖、柔美、含情脉脉的形象特征。法国艺术家伊萨·芭比耶(Isa Barbier)利用羽毛制作成纸鹤的形象悬挂在空中,身处其中,上千只轻盈飘渺的纸鹤席卷而来,轻盈却又神奇地产生了一股撞击心灵的力量。中国艺术家朱金石,将一万余张揉皱了的宣纸固定在竹竿上,完成了一个形如隧道的装置艺术作品《船》。柔软轻薄的元素经过叠加和创造,由量变到质变,展现出超乎想象的厚重与力量。舞台美术不再局限于使用原型物件直接再现场景,逐步借鉴了一些装置艺术解构重组的手法,注重创造精神层面表达的概念,打破日常元素的现有形态,开始注重材料的可塑性和美感,在排列组合后重新塑造一个新的形象。这样的借鉴进一步融入了戏剧化的色彩,重新组合的元素超越了日常逻辑的束缚,创造出更加有趣、多元化的场景。
2.新媒体装置艺术与舞台美术的融合
这类融合令梵高的星空会游走,莫奈的睡莲会飘摇,达利的时钟会转动,虚拟的人物能从书中走下来,新媒体带给我们的惊喜是不容忽视的。

近几年来,大量的艺术家都在不断尝试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艺术作品中。影像制作、虚拟角色设定、实时影像捕捉等技术手段层出不穷。譬如,李谷一穿越三十年与年轻三十岁的自己同台对唱,全方.位立体大屏幕实现人与新媒体互动舞蹈、太阳马戏团《阿凡达》声光电投影科技为一体夺人眼球的演绎等。

无论是装置艺术还是舞台美术,都在寻求科技与艺术的完.美契合。新媒体科技为艺术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那么,如何既能借助科技自由地穿梭在现实与虚幻中为艺术创造更多可能,又不忽视艺术本身注重的真实、贴近人心的感情交流,成为了十分值得思考的问题。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一举拿下2014年度奥利弗Z佳舞台设计和灯光设计的《Chimerica》。设计师爱丝· 戴芙琳(Es Devlin)将全部演区由一个纯白色可旋转的巨型正方体装置作为载体,表面嵌着各式各样的格子间,所有情节的发展和故事间的转换都在格子间里进行。巨型正方体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投影幕,所有所需的故事情节都可以由投在正方形外部的投影和格子间内部的演绎两部分配合呈现。这样一个巨大的正方形载体可以应付任.何复杂的故事情节和场景调度。每个狭小的格子间加以灯光简洁干脆的处理,能很好地烘托主体,将观众的目光带到舞台中心来。科技给了设计师们更大的发挥空间,更加优化的艺术形式,为观众带来传统舞台无法实现的调度、转场和舞台效果。

科技改变世界,艺术在多媒体的助力下变得触手可及,曾经看似高冷的艺术品如今已经能够亲和地走到观众中间来,由此可见,“互动性”是新媒体装置艺术十分重要的表达形式。利用科技的力量营造传统意义上无法实现的空间幻象,在虚实之间自由转换,激发人们身体的感知力,为观众带来充满奇幻的全新体验,是新媒体Z为吸引人的一点。融入新媒体艺术理念的舞台设计理念,更加多元地把各个元素融合在了一起。故事主线、情节构架、调度编排,从多元化的角度展开。观众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着重观看感兴趣的部分,打破一直以来台上演、台下看的形式,将主宰的位置让位于观众,一同参与到戏剧中来。